作者:元洲環保 時間:2021-01-09 14:48:04 tags:
2019年赤泥產生情況
2019年我國約產生赤泥10508.73萬噸,同比減少0.07%。從全國各省市氧化鋁產量來看,2019年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別為山東、山西、河南、廣西、貴州,其中山東氧化鋁產量最高,為2567.96萬噸。
2019赤泥綜合利用情況
赤泥綜合利用的方式包括:赤泥選鐵、熔融還原回收鐵、制路基料、制陶粒、赤泥燒結磚、陶瓷透水磚、煙氣濕法脫硫等,其中赤泥選鐵和筑路相對成熟,2020年赤泥綜合利用量達到849萬噸,綜合利用率為8%。
近年來中國鋁業、國電投、杭州錦江、信發集團、北京鑫恒、重慶博賽礦業等幾家知名氧化鋁生產企業陸續增加進口礦的使用比例。目前主流進口礦多為紅土型鋁土礦,有價組分回收是高鐵赤泥綜合利用的重要渠道之一,由于2019~2020年鐵礦石價格一路走高,2019年均價91美金,2020年鐵礦石進口均價達103美金,鐵精粉價格高位運行及高低品味價差大,配礦、混礦企業利用選鐵后的赤泥代替低品礦進行少量摻入。山東淄博、廣西平果等地區先后建設了多條赤泥強磁選鐵的生產線,部分已停的老生產線陸續復工,有效的提高的赤泥的綜合利用率。
低鐵赤泥制燒結磚、燒結瓦及燒結透水磚和路基料成為赤泥綜合利用的有效補充手段,山東地區圍繞淄博、鄒平等地的赤泥制路基料已形成相對規范的產業化氛圍,且出臺了專項標準;山東、重慶、云南等地先后建成多條赤泥制燒結磚、空心磚、陶瓷透水磚等生產線,赤泥的有效摻量在20-40%之間。
赤泥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赤泥綜合利用仍屬世界性難題,國際上對赤泥主要采用堆存覆土的處置方式。我國赤泥綜合利用工作近年來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視,開展了跨學科、多領域的綜合利用技術研究工作,但這些研究基本尚處于實驗室階段,還未實現產業化。
1、關鍵技術難點沒有突破。氧化鋁生產需要用石灰石和強堿對鋁土礦進行處理,該工藝決定了赤泥具有較強的堿性,很難直接應用于建材行業;拜耳法赤泥在酸浸之前若不進行預先脫堿,會導致浸出過程酸耗量大、成本高等問題,在進行綜合利用前必須要進行脫水脫堿處理,但是由于脫水、脫堿成本高,在下游的應用過程中不具備價格優勢,產品市場難以打開。赤泥綜合利用面臨的技術難題遠大于其他固廢,低成本脫堿是行業共性難點技術。
2、初期缺乏綜合利用頂層規劃,赤泥堆存環境風險高。赤泥綜合利用是氧化鋁企業的非主營業務,處于產業的末端,經濟效益差,企業傾向于采取一堆了之的處置方式。山東是我國鋁工業大省,氧化鋁、電解鋁產量均位于首位,由于項目批建時期較早,對赤泥等固廢考慮不足,主要以堆存為主,氧化鋁廠均配套批建赤泥壩。赤泥堆存的環境風險和安全隱患具有長期性和隱蔽性,導致企業和相關部門的重視程度不夠,東北等多地均出現氧化鋁廠抵制運動,其中原因之一是在項目造成的赤泥污染問題嚴重影響當地的人居環境,如廣西信發鋁業赤泥庫發生3起泄露,周邊農田土壤重金屬嚴重超標;山西省交口縣的違規赤泥庫引發的環境污染事件引起了全國的廣泛重視,由于赤泥綜合利用難度大,因此企業對赤泥綜合利用手段普遍存在不足,在無法批建赤泥堆場的前提下,地方政府甚至違規操作,也縱容了企業的違規排污行為。
3、限制與支持政策雙缺失。當前,已經開發出的部分赤泥綜合利用產品,由于缺少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支撐,如赤泥作建筑材料,只有參照其他同類產品標準,市場認可度低,造成產品應用受到限制,難以大規模推廣。2010年工信部發布了《赤泥綜合利用指導意見》,提出赤泥作為鐵元素補充材料生產水泥、高鐵赤泥進行選鐵、赤泥制備路基材料、赤泥脫硫等方的應用支持,但是并未出臺相關產品的標準和具體支持方案。如赤泥參與到水泥的生產中缺乏有關標準和指導,水泥企業使用謹慎;綜合利用產業的支持文件并未結合赤泥本身的危害性進行充分考慮,赤泥強堿性造成綜合利用難度遠大于其他工業廢渣的特殊性,缺乏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企業利用赤泥的積極性不高。
赤泥綜合利用展業發展及投資建議
1、加強鼓勵支持
對赤泥綜合利用提出明確的要求和指標,對于赤泥綜合利用企業由于盈利能力差、產品競爭力不強等因素致使企業無法在市場競爭下生存,應針對性制定資金補貼、獎勵、補助手段;鼓勵重點產生企業與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等加強對赤泥綜合利用的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究工作,設立專項國家級研發課題,開展跨領域、多學科技術研究。
2、推進產品標準建設
推進赤泥選鐵、赤泥制備路基材料、陶粒、保溫巖棉、赤泥景觀磚、燒結磚等多技術、多產品項目聚集式發展,以形成多途徑、高附加值、大規模赤泥綜合利用發展格局。大力推進赤泥綜合利用產品標準體系建設,加強赤泥綜合利用產品質量監督,積極推進赤泥綜合利用產品推廣應用。
數據來源《2019-2020年中國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產業發展報告》, 引用相關數據、觀點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