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下午和11月30日下午,會計學院舉辦了兩場省級科研項目結項報告,會計學院副院長張瑩教授、院長助理唐瑋副教授分別主持報告會,學院研究生參加了結項學術報告。
11月25日的結項學術報告由劉博教授、張春強副教授、石宗輝副教授、鮑群副教授在騰訊網絡會議室分別進行主講。劉博的講座“安徽省環境保護投融資體制優化與創新研究”,通過對環境保護投融資概述以及安徽省環境保護投融資現狀的闡述,指出安徽省環境保護投融資體制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給出了優化路徑。張春強的講座“外資背景券商更有助于保護債券投資者權益嗎”,以上市公司發行的公司債為基礎樣本檢驗得出承銷公司債券的券商具有外資背景時,其承銷的債券將設有更多的投資者保護條款的結論,拓展了債券投資者保護條款的研究框架,延伸了外資進入金融機構的經濟后果研究,豐富了券商領域的文獻。石宗輝的講座主題“數字化賦能金融發展的理論及實踐研究”,分析了金融科技普惠性的邏輯機理,并從促進金融脫虛向實、實現包容性增長、經濟與生態協同發展、提升居民幸福感指數四個方面說明了其深層機理,從美國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經驗和數字普惠金融的中國貢獻闡述了金融科技數字普惠金融的應用。鮑群的講座“客戶關系型交易影響企業風險承擔水平嗎?”實證檢驗客戶關系型交易對企業風險承擔行為的影響效應和作用機制,并進一步探討不同的市場化水平、高管激勵程度對二者關系的異質性影響,拓展了上下游企業間關系型交易的經濟后果相關研究。
11月30日的結項學術報告在博雅樓316舉行,先后由張瑩教授、唐瑋副教授、萬仁新副教授、徐立恒博士主講。張瑩的講座“鄉愁文化視角下安徽旅游小鎮品牌建設研究”,采用文本分析和扎根方法,探討安徽地區典型旅游小鎮的鄉愁記憶載體及鄉愁主體情感維度,分析鄉愁記憶主客體特征,并進一步研究鄉愁記憶視角的鄉村旅游目的地品牌態度的形成機制,提出基于鄉愁心理的鄉村旅游品牌塑造策略建議,以利于促進鄉土文化傳承創新以及鄉村旅游的高質量發展。唐瑋的講座“名人持股與企業融資約束”,基于中國特有的文化與市場環境,實證檢驗了名人持股對公司融資約束的影響,從新的視角為股東特質影響公司財務行為提供了一定的證據支持,同時也揭示了名人資本化的經濟后果。萬仁新的講座“高質量發展與企業內部薪資差距”,分析了當前國內收入差距和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指標全要素生產率,考察了全要素生產率對企業內部薪資差距的影響及其異質性,進一步探究了全要素生產率通過緩解信息不對稱和降低代理成本以抑制企業內部薪資差距的重要機制,為縮小企業內部薪資差距提出建設性建議。徐立恒的講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紅色資源運用研究”,運用問卷調查方式,對大學生的紅色文化認同程度現狀進行調查分析,有助于對紅色文化資源的傳承和保護。
兩場報告會,八位老師依次分享了自己的科研項目研究成果,提供了學術交流的機會,也有助于推動學院科研項目工作的順利開展。
(撰稿:會計學院 汪凌、張禮 審核:會計學院 張瑩)